加强引导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2017-09-12


在幼儿园中总有这么一类孩子,特别不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差,不与别人交往,表现出明显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不足。作为教师,我们努力想办法加以改善,但往往收效不大。幼儿交往能力差与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尤其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父母的教养观念和方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父母教养观念是指父母在教育和抚养儿童的过程中,对儿童的发展、教育儿童的方式和途径以及儿童的可塑性等问题所持有的观点或看法,包括儿童观、发展观和父母观。在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方面,父母对儿童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影响表现在:父母关心儿童的社会交往,有意识地训练他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让他们参与家庭中某些事情的决策,为他们提供交往的机会等都会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间接影响表现在:儿童早期的亲子依恋及亲子间日常的互动是儿童发展同伴关系的实验地。另外,父母的社会交往能力较强,亲子关系较好,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根据相关理论和实践,我们针对个别幼儿展开个案研究,对症下药,注重从改善家庭教养环境,家园密切配合入手,使这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明显发展和提高。
案例一一、幼儿表现:时玮珈,6岁男孩,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发展较差,尤其不善表达,不敢说话,说明一件事情时往往语句模糊不清,紧张口吃,像要哭的样子,表现非常焦虑无助。不爱与别人交流,不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在活动中表现极不自信。
二、调查分析:
通过与时玮珈妈妈交谈我了解到,体弱,出生时体质较差,因此妈妈以一种补偿的心理对他加倍照顾。每到一个新班,妈妈都会特别叮嘱老师,时玮珈自理能力差,需老师特别照顾。每天早上入园都要交待好多需照顾的事情,中午还要来园看孩子吃饭,对穿衣服,扣扣子,系鞋带这些事情更是不让他动手,任何事情由她代劳,有话她替时玮珈说,还经常笑着嗔怪石头:“你真笨,什么也不会做。”在日常活动中我仔细观察,时玮珈有时也会和小朋友玩得较融洽,也有参与集体活动的欲望,但胆怯不自信。
正确的儿童观是指视儿童为独立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体,尊重儿童的人格,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我们分析认为,王浩的问题主要是妈妈缺乏正确的儿童观造成的。在妈妈眼里,孩子是大人的附属品,而没有意识到他是独立的主动发展的个体,缺乏对孩子人格和发展的尊重和信任,不相信孩子的能力,溺爱过度,事事包办,使孩子形成强烈的依赖心理,自信心严重不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先改变妈妈的教养观念。
三、家园配合策略:
1、积极主动赢得家长信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2、耐心细致观察孩子需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父母观是指对父母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问题的看法。由于工作繁忙或图清闲,好多父母把孩子交给老人,这些孩子往往大多表现出社会交往能力差。这些家长缺乏正确的父母观,忽视了自己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影响了孩子社会性的发展而追悔莫及。
四、家园共育策略:
1、帮助家长分析问题,树立正确的父母观2、寻找切入点,走入孩子内心世界孩子的个性和教育环境不同,出现问题也各不相同。通过案例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对待,认真分析,向家长客观真诚地反映问题,引起家长重视。
二、认真观察幼儿表现,科学分析问题现象,寻求相关理论、实践支持,制定科学的个案研究计划,要持之以恒。
三、针对不同家长特点给予不同方式的指导,使家长乐于接受,逐步转变家长教养观念,改善幼儿家庭教养环境。
四、热爱、尊重幼儿,为幼儿创设宽松积极的心理氛围和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培养幼儿自信心。
家庭是儿童生活发展的最初场所,而幼儿园是儿童离开家庭独自参与的第一个小社会,在这个转折点不免会暴露出一些问题。我及早发现了问题,科学分析,家园积极配合,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
相关推荐
有效利用幼儿园的生态环境开展区域活动
有效利用幼儿园的生态环境开展区域活动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学习成长的过程就是自身建构的过程,而各种建构活动需要的养分就是环境...
加强引导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幼儿园中总有这么一类孩子,特别不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差,不与别人交往,表现出明显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不足。作为教师,我们...
以“儿童为中心”的班级环境创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及社会越来越重视对幼儿的教育。而环境则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
多元智能课程
我们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开设多元智能课程,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促进孩子在语言、思维逻辑、空间、人际关系、自...
奥尔夫音乐课程
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音乐活动中,特制的奥尔夫乐器引导孩子即兴创作,创新求异,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

加强引导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2017-09-12


在幼儿园中总有这么一类孩子,特别不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差,不与别人交往,表现出明显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不足。作为教师,我们努力想办法加以改善,但往往收效不大。幼儿交往能力差与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尤其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父母的教养观念和方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父母教养观念是指父母在教育和抚养儿童的过程中,对儿童的发展、教育儿童的方式和途径以及儿童的可塑性等问题所持有的观点或看法,包括儿童观、发展观和父母观。在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方面,父母对儿童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影响表现在:父母关心儿童的社会交往,有意识地训练他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让他们参与家庭中某些事情的决策,为他们提供交往的机会等都会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间接影响表现在:儿童早期的亲子依恋及亲子间日常的互动是儿童发展同伴关系的实验地。另外,父母的社会交往能力较强,亲子关系较好,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根据相关理论和实践,我们针对个别幼儿展开个案研究,对症下药,注重从改善家庭教养环境,家园密切配合入手,使这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明显发展和提高。
案例一一、幼儿表现:时玮珈,6岁男孩,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发展较差,尤其不善表达,不敢说话,说明一件事情时往往语句模糊不清,紧张口吃,像要哭的样子,表现非常焦虑无助。不爱与别人交流,不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在活动中表现极不自信。
二、调查分析:
通过与时玮珈妈妈交谈我了解到,体弱,出生时体质较差,因此妈妈以一种补偿的心理对他加倍照顾。每到一个新班,妈妈都会特别叮嘱老师,时玮珈自理能力差,需老师特别照顾。每天早上入园都要交待好多需照顾的事情,中午还要来园看孩子吃饭,对穿衣服,扣扣子,系鞋带这些事情更是不让他动手,任何事情由她代劳,有话她替时玮珈说,还经常笑着嗔怪石头:“你真笨,什么也不会做。”在日常活动中我仔细观察,时玮珈有时也会和小朋友玩得较融洽,也有参与集体活动的欲望,但胆怯不自信。
正确的儿童观是指视儿童为独立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体,尊重儿童的人格,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我们分析认为,王浩的问题主要是妈妈缺乏正确的儿童观造成的。在妈妈眼里,孩子是大人的附属品,而没有意识到他是独立的主动发展的个体,缺乏对孩子人格和发展的尊重和信任,不相信孩子的能力,溺爱过度,事事包办,使孩子形成强烈的依赖心理,自信心严重不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先改变妈妈的教养观念。
三、家园配合策略:
1、积极主动赢得家长信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2、耐心细致观察孩子需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父母观是指对父母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问题的看法。由于工作繁忙或图清闲,好多父母把孩子交给老人,这些孩子往往大多表现出社会交往能力差。这些家长缺乏正确的父母观,忽视了自己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影响了孩子社会性的发展而追悔莫及。
四、家园共育策略:
1、帮助家长分析问题,树立正确的父母观2、寻找切入点,走入孩子内心世界孩子的个性和教育环境不同,出现问题也各不相同。通过案例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对待,认真分析,向家长客观真诚地反映问题,引起家长重视。
二、认真观察幼儿表现,科学分析问题现象,寻求相关理论、实践支持,制定科学的个案研究计划,要持之以恒。
三、针对不同家长特点给予不同方式的指导,使家长乐于接受,逐步转变家长教养观念,改善幼儿家庭教养环境。
四、热爱、尊重幼儿,为幼儿创设宽松积极的心理氛围和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培养幼儿自信心。
家庭是儿童生活发展的最初场所,而幼儿园是儿童离开家庭独自参与的第一个小社会,在这个转折点不免会暴露出一些问题。我及早发现了问题,科学分析,家园积极配合,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